每个人都知道 iPod 这个产品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末尾。每个人都知道 iPod touch 也最终会像 iPod classic,iPod shuffle 以及 iPod nano 那样从 Apple 的产品线上消失。当这一天终于来到时,Apple 并没有让 iPod touch 想它的姊妹那样悄然离去,而是发了一篇简短的 post,帮人们拾起一点关于这个产品线的记忆。
我是在高中时期得到自己的 iPod touch,同时也是第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 Apple 产品的。它成为了我积蓄自己在数字世界的喜好的一个设备,一个移动的属于我的数字博物馆,里面装着我一点一点选出来的歌曲,电影和游戏。毕竟在中西部省份的高中,学校和家长对于电子设备的管理十分严格,在一个大多数时候都连不上网的情景下,iPod touch 里的内容就显得更为珍贵了。
让我尤其记忆犹新的 iPod touch 使用经历有两次,这两次经历也都验证了 iPod touch 作为一个数字博物馆所能够带给人的快乐。这个感觉有一点像“如果你要去一座荒无人烟也没有网络的小岛,你会在自己的电脑里面存储什么”。高中时候的我就早早地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而当时我 iPod touch 里面存储的内容,想来也确实是够我在荒岛打发数年的无聊的。
第一件事是我们的物理竞赛。其实倒也不算物理竞赛,只是学校专门拿出周日的下午让一部分同学到校讲一些的偏难怪的物理题。但周日的下午正是大家写完周末作业的时候,真的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乐意去听那几道无聊的物理题的。于是,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几乎把物理竞赛变成了游戏交换体验会:在巨大的阶梯教室里,老师不可能会注意有那么几个人一直在玩手机的。很巧的是,2013 年的 App Store 游戏区还是精品独立游戏的天下,大多数游戏都以离线体验为主并且足够有趣。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迷上了地狱边境,并且把游戏的 icon 当作自己的头像直至今日。当时我们青睐的还有 Smash Hit,Deemo,瘟疫公司,以及纪念碑谷。我记得当时和朋友交换设备玩 deemo,因为对方破了自己的记录而不爽,最终演变成双方拿着对方的设备疯狂尝试破掉对方记录的对抗。还有左右两边的人挤在一起看着我玩地狱边境卡关,因为没有网络大家一起商量对策伤透脑筋的时候。最终,周日的物理竞赛成了我高中最喜欢去学校的时刻之一。
另一件事是我们高二升高三暑假的一段补课时间。当时西安市教育局严查补课,但是我们的高中(尤其是很多学生家长们)坚决要求补课,于是这些固有矛盾演变成了一场猫鼠游戏,由某位家长打点关系在西安周边某财经学院校园内借用了宿舍楼和教室,供我们的高三学生和老师们藏起来进行补课活动。在那之前的我根本没有住过学校,并且在西安的夏天这个学校竟然没有空调。在这种极端环境之下,人就是比较容易产生叛逆的心态。这次补课学校三令五申严禁携带手机(一部分原因是怕学生偷录证据告到教育局),但我作为班里管电脑的同学被特别授权允许带 iPod touch 给大家每天早上放英语听力。于是出了英语听力之外,我们班每天早上也多出来了一点点点歌时间。而晚自习后回到宿舍的我也会把耳机线从背后的衣服内穿过领口悄悄带上,在炎热的寝室重温自己喜欢的那几首歌。面对着不时来寝室检查的老师顶风作案偷偷听歌的那种感觉,应该被称作“自由”吧。
拥有收集癖的人在看到自己将有限的空间填充满自己所精选出来的藏品时总会非常开心,这不仅是关于存储的内容,也是关于对空间主观上最优的“合理占用”。我也喜欢这种感觉,以至于后面看到诸如 GitHub archive program,CMU 的 storage system 课,以及《三体》里人类最终要把自己的故事刻在冥王星的石头上时都暗暗地爽。在 iPod touch 上慢慢地选自己所喜欢的数字资产也是一种类似的快乐。虽然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种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的存储方式非常不靠谱,但在高中的我的眼里,存储在 iPod touch 上的数据都获得了永生。毕竟,如果一份藏品被复制了太多份,它也就不适合待在博物馆了。
这个 iPod touch 陪伴了我的高中三年,当然最终故事的走向大家也都知道,所有人都用 iPhone 取代了自己的 iPod,我也不例外。其实两个产品核心功能上的差异只在于蜂窝数据功能的集成,然而这一点却正好完全地改变了我手持设备的定位。数据的流动在 iPod 上保持了最大的克制,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我选出自己真正喜爱的那一点点并永久存储在它的机身内。而在 iPhone 上,数据伴随着推荐算法汹涌而来之后又如潮水匆匆褪去,循环往复。我感受到的最大区别,便是自己不再能记住自己 music library 里面每一首歌的名字,以及轻易地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了。
iPod 完全不是一个小众产品,世界上太多的人都有自己关于 iPod 的记忆。iPod 或许是他们年轻时追的剧,摸过的第一片触屏,或者装入自己口袋的第一首歌。在我的眼里,iPod 是我第一次拥有的能装入自己一切数字收藏并随身携带,随地取用的设备。它是一个不需要载入,不需要连接,永远离线却永远知道我的喜好的 Netflix,Spotify 以及 XGP。说起来,曾经 iPod classic 的一句产品介绍倒是体现出 iPod 作为“数字博物馆”的一面。
iPod classic 可存放多达 40,000 首歌曲、200 小时的影片、或是 25,000 张照片。足够你享受整整一天甚至一生。
iPod classic can hold up to 40,000 songs, 200 hours of video, or 25,000 photos. That's more than enough room for a day's - or a lifetime's - worth or entertainment.
在现在这个订阅取代购买,推荐取代搜索,触手可及的网络让人们几乎永远不会再离线的时代里,没有人会再次在意自己手机里的歌曲,影片以及照片具体有多少:大家对数据的来来去去并不关心也毫不珍惜,如自来水般的数据流到设备上再匆匆溜走。是 iPod 的存在让人们记得,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家会将自己的品味,喜好,以及记忆装进一个闪闪发亮的金属壳之中,幻想这个既现代又传统的博物馆会陪伴自己终生。